●廟學典禮卷二
程學士奏重學校
江南學田與種養
左丞葉李奏立太學設提舉司及路教遷轉格例儒戶免差
學官職俸
學校事宜儒戶免差贍學糧子
儒職陞轉保舉後進例
江南儒戶免橫枝兒差發
江淮等處秀才免差役廟學禁搔擾
取勘貢士莊田糧
解發各學餘賸糧赴國子監養士
學官格例
文廟禁約搔擾
儒人免役及差設山長正錄直學詞訟約會
差設學官學職
正錄不與教官連署
儒人公事約會
分揀儒戶不可輕易
○程學士奏重學校
集賢直學士少中大夫臣程文海,至元二十三年二月日奏:臣聞國於天地,必需材以為用,而人材之盛,非自盛也,全在國家養育之勤,其衰也,反是,參之歷代可攷也。國家自中統建元以來,中外臣僚亦時聞表表偉傑者,皆自往時故老宿儒薰陶浸灌而然,歷時既久,以次淪謝,邇來晨星寥寥,無幾何矣。臣不知更十餘年後,人物當如何其瑣瑣也。而主論者恬不知怪,視學校為不急,謂《詩》、《書》為無用,不知人材盛衰,張本於此。蓋嘗有旨行貢舉,求好秀才,上意非不諄切,而委人輒陰沮之,應故事而集議,凡幾作輟矣。然則無怪乎選任之非才,政治之不理也。今已至此,後當若何?臣愚欲望陛下明詔有司,重學校之事,慎師儒之選。京師首善之地,尤當興建國學,選一時名流為國人矜式,優以餼廪,隆以禮貌,庶四方觀感有所興起。而名都大邑教官有闕,不但循常例收庸人而已,必使廷臣推擇可以為人表儀者,條具聞奏,令有祿可養而不匱,職比親民而加優,視教化之廢興,為考第之殿最。其諸生有經明行修者,特與蠲免賦役,依已降詔旨施行。臣望國家教育有方,多士鼓舞不倦,他日隨取隨足,無臨事乏材之數,天下幸甚。伏取聖裁。
○江南學田與種養
至元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德仁府 【 [一] 德仁府,《元史》卷八一《選舉志一》相應條文作「德興府」。】 北裏鄂諾勒噶察克台什里有時分,奏過事內一件:江南立學呵,怎生?先屬學校的田地屬官也,如今師父根底學文書的孩兒每根底種養着喫的田地,與他每呵,怎生?麼道有奏呵,那般者。麼道聖旨了也。欽此。
○左丞葉李奏立太學設提舉司及路教遷轉格例儒戶免差
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察察爾集賽 【 [二] 集賽,元代文獻中常作「怯薛」,參見《元史》卷九九《兵志二》。】 第三日,柳林裏阿勒坦察察爾 【 [三] 阿勒坦察察爾,當即「按坦察赤兒」,蒙古語,意為「金帳」。參見《元朝秘史》第二七五節。】 內,衆學士做克埒穆爾齊 【 [四] 克垺穆爾齊,元代文獻中常作「怯里馬赤」,參見《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 葉李奏過下項事理,具呈中書省照詳,內一項該:年時聖旨,教道省裏看條例去行得好的,我行奏說來者。臣看得丁酉年八月二十五日先朝聖旨,為名儒凋喪、文風不振,教民間應有儒士收拾見數者。儒人種田的納地稅,買賣的納商稅,開張門面營運的,依行例供出差發,其餘差發並行蠲免。臣愚省得先朝創業之初,猶以收拾人材為急,今日混一之後,豈可不以設立學校為先?年時已有程文海奏立太學,聖旨:那般行者。緣至今未曾設立,如今教設立呵,宜的一般。外道設立儒學提舉,正、副各一員,專一提調學官,講習諸生經史,講明治道。若有成材,申太學,呈省錄用,有茂異之材,申集賢院,奏聞召用。外據各路教授,都依在前正八品內一任,回本等遷轉。所據儒人,除地稅、商稅外,其餘雜泛差役並乞蠲免。但恐其間真偽不分,侵占戶計,教隨路提舉好生選試。奏呵,奉聖旨:恁說的宜的一般。那田地裏立太學,合讀是甚麼書,合設學官並生員飲食分例,合立的規矩,外頭設立儒學提舉去處寫出來,我行奏著。那時分,我回言語。欽此。
至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集賢院南北諸儒並衆官欽依聖旨節該:講究學校事,會議到下項事理,具呈中書省:
一、國學。前件議得:監官四員:祭酒一員,周正平,司業二員,耶律伯強、硯伯固;監丞一員,王嗣能。 【 監察御史。】 學官六員:博士二員,張仲安、滕仲禮;助教四員,謝奕、 【 教授。】 周鼎、 【 童科。】 靳泰亨、 【 刑部令史。】 王載。 【 建寧教授。】 監令史二名。學生: 【 元議二百人,先設一百二十人。】 蒙古五十人,諸色目、漢人五十人, 【 十歲已上。】 伴讀二十人。 【 公選通文學人充,十五以上。】 學舍:比及標撥官地興蓋以來,擬撥官房一所安置,創建房舍講堂五間,東西學官廳二座, 【 各三間。】 齋房三十間, 【 東西各十五間。】 廚房六間, 【 分左右。】 倉庫房五間,門樓一間。生員飲饍:每人日支麵一斤、米一升 【 [五] 麵一斤米一斤,原為夾注小字,今據文義改排。】 ,油、鹽、醋、醬、菜蔬、柴炭,照例勘酌應付;牀、桌、什物、鍋、竈、碗、碟等物,驗人數多寡,逐旋應付。廚子二名,僕夫一十人。生員各用紙劄筆墨,官為應付。本學各用經、史、子、集諸書,於官書內關。學產:比及別行措置以來,生員飲食並一切所需之物,官為應付,候置訖學田,然後住支。
一、國子監隸集賢院。
一、文廟。前件議得:合行創建一所,先立學校,後蓋文廟,大都撥地與國學一同興蓋。
一、外道學校儒學提舉司。前件議得:除迤北、江淮路分,隨各道按察司置司去處設立儒學提舉司,提舉,正、副各一員,提舉從五品,副提舉正七品。
一、外道學校生員成材者,申太學,茂異者,申集賢院,聞奏區用。前件議得:教官從翰林院選擬呈省,照會集賢院,外處生員成材者,申國子監,若有茂異者,提舉司申覆,集賢院聞奏,呈省區用。
一、儒戶免差事。前件議得:儒戶除迤北路分於至元十三年選試,外據迤南新附去處在籍儒戶,於內若有投充別項各色,別無定奪,其餘籍內儒戶,除納地稅、商稅外,其餘雜泛差徭並行蠲免。
至元二十四年閏二月初十日,柳林飛放處奏過。欽奉聖旨:那般者了也。欽此。
○學官職俸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劄付該:近准中書省咨該:隨路教授、學正、學錄,師範後進,作育人材,撰述進賀表章,考試歲貢儒吏,品級雖輕,責任實重。非公選博學洽聞有德之士,將恐倖門一啟,賢不肖混淆,雖欲盡革前弊不得已。今擬各道提舉學校官並訓導、提點錢糧等職名,並擬革去,各處文資正官一員專以提調。為此,於今年閏六月十七日啟過事內一件:江南管秀才的,見設立着教授,又設立提舉學校兼管錢糧。和爾郭斯為頭省官每商量來的,重設提舉學校官罷了,錢糧教城子裏官人每管着。這般啟了呵,奉令旨,那般者。敬此。都省:除外,咨請照驗施行。准此。行下各道宣慰司,取勘到各路儒學教授、正、錄並書院山長等各各職名數內,多有所歷根脚淺短、不經按察司體覆濫設之人,月請學糧錢數多寡不一。省府議擬到:除教授祇受敕牒外,本學合設正、錄、直學,並書院山長、縣學教諭各各員數,所受文憑,隨月請學糧錢數,省府除已開坐,移咨都省照驗外,合下仰照驗。據濫設不應之人,截日盡行革去。前項額定人員,以勾當三年為滿。如是闕員,選保德行才能曾得鄉漕薦舉、堪為後進師範者,本路行移本道按察司,委便體覆相應,回准公文,然後備申本道宣慰司,轉呈省府照詳定奪,毋得濫行保舉。的委本路文資正官,不妨本職,兼行提調本學見在錢糧一應官物,從實依公銷用,每季開坐見在銷用備細數目呈省,毋致非理侵欺,借貸違錯。路設教授,係祇受敕牒人員,月請學糧五石,鈔五兩。省委相副教官,比及換授以來,權充學正員數,月給學糧三石,鈔三兩。學正,俱受行省劄付,月請糧米三石,鈔三兩,有省委副教官處,設一員,無省委副教官處,二員。學錄二員,如止受本路劄付,月請糧一石,鈔一兩,掌管學庫、田產、屋宇、書籍、祭器、一切文簿,並見在錢糧,凡有收支,並取教官、正、錄公同區處,明立案驗,不得擅自動支。諸州、散府教授,係祇受敕牒人員,月請糧米五石,鈔五兩。學正一員,受行省劄付,月請糧米三石,鈔三兩。學錄一員,直隸行省去處,受本路付身,如宣慰司所轄,受宣慰司劄付,月請糧米二石,鈔二兩。直學一員,受本路付身,月請糧米一石,鈔一兩。書院山長二員,祇受行省劄付,月請糧米三石,鈔三兩。縣學教諭,許設二員,止受本路劄付,月請糧米一石五斗,鈔一兩五錢。
○學校事宜儒戶免差贍學糧子
尚書省,至元二十四年四月咨該:至元二十四年閏二月初十日奏:在先為設立學校的事,於二月十五日奏奉聖旨:恁說的宜的一般。這裏那田地裏立太學,合讀甚麼書,合設學官並生員飲食分例,合立的規矩,外頭設立儒學提舉去處,寫出來我行奏者。那時分,我回言語。這般聖旨有來。欽此。今與翰林院裏、集賢院裏有的衆的每一同商議,定下項合行奏的事理。這般奏呵,那般者。麼道聖旨了也。欽此。都省:除外,據下項事理,合行移咨,欽依聖旨事意施行。
一、外道設立儒學提舉司,除迤北外,江淮等處十一道各立儒學提舉司,提舉,正副各一員,提舉從五品,副提舉正七品。前件除外,仰照會施行。
一、外道學校生員成材者,申太學,茂異者,申集賢院, 【 [六] 據本卷《左丞葉李奏立大學設提舉司及路敖遷轉格例儒戶免差》條,院下當脫「聞奏區字」諸字。】 教官從翰林院選擬,呈省照會集賢院,外[處] 【 [七] 處,據[六]所引同條補。】 生員成材者,申國子監,若有茂異者,提舉司申覆,集賢院聞奏,呈省區用。前件除外,仰欽依施行。
一、儒戶免差事,議得:儒戶除迤北路分於十三年選試,外據迤南新附去處在籍儒戶,於內若有投充別項名色者,別無定奪,其餘籍內見有的儒戶除納地稅、商稅外,其餘一切差徭並行蠲免。前件除外,仰欽依施行。
一、贍學糧子事,議得:江南學校贍士田土,欽依至元二十二年二月內,都省奏准聖旨與了秀才。除欽依外,乞從各道儒學提舉司點檢,毋今教授濫支,上下半年免行供報行省、宣慰司、總管府。前件除外,仰欽依施行。 【 咨江淮行尚書省。】
○儒職陞轉保舉後進例
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咨該:吏部呈:近承奉中書省劄付:擬府、州儒學教授准正九品,任滿,在歷路教一任,准從八品,滿日給由赴部,於本部遷轉;若學正,止歷一考即陞教授。員多闕少,似有窒礙。今擬各路教授三年為滿,依例遷轉,須歷兩任。所據隨路教授遇有闕員,散府、上、中州教授歷一考之上者陞補;散府、上、中州教授有闕,各處學正歷一考之上者陞補;學錄、教諭有闕,直學保選陞補;並依例體覆申呈。如未有闕員,依舊勾當,遇闕,依例陞轉,似易為銓調。其有年高德劭茂材異等之人,不求聞達、雖白身堪授教授一路一府者,許牒按察司體覆相同,將所業文字連申,擬充教授,不拘前例。若越次妄舉,及選保不拘士行、不精儒業、令人代作之人,從監察御史、本道提刑按察司體究明白,申臺呈省,取問是實,所保人截日黜罷,仍罪及當元舉主,體覆官司,似望教官得人,作成後進,以備他日選用。奉此,除遵依外,近來各路將一考之上學正、錄、教諭,往往給由越例求仕,及又行保舉白身之人,抄錄文字一二篇申部並翰林院遷用,中間冒濫不無。竊照平陽、益都、太原等路,各轄州、府一十餘處,若將學正、教諭人等依常調人員陞轉,即目教授員多闕少,泛濫保用,不得其人,何以作成後進,深為未便。本部參詳:學校風化之源,必當慎擇師儒,教育後進。今來議得:各路並府、州教授,別有遷調影下窠闕,擬合令本路官司於所轄州郡教官內,通行推選材德服衆之人,牒委文資正官覆察相應,然後行移本道按察司,公坐出題試驗,將親筆所業文字,并察司的本牒文繳申省部,移文翰林國史院再行考校定奪,其餘學正人等依舊守職。若有茂材異等,本處官司依例體覆具解,令本人親身赴翰林國史院出題試驗,保明關發,赴部定奪。倘有不應,罪及舉官並體覆官司,如此似望革去濫保之弊。乞照詳事。得此,省府:准呈。除外,合行移咨,請照驗依上施行。 【 咨行中書省。】
○江南儒戶免橫枝兒差發
至元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察察爾集賽 【 [八] 集賽,即怯薛,見[二]。】 第一日奏過事內一件:江南秀才做買賣呵,與商稅,種田呵,與地稅者,除外,橫枝兒不揀甚麼差發休與者。麼道執把著的聖旨索有。俺商量的,執把著的聖旨他每根底與呵,怎生?麼道。奏呵,那般者。麼道聖旨了也。欽此。 【 尚書省,十一月,咨江淮等處行尚書省。】
○江淮等處秀才免差役廟學禁搔擾
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日,皇帝聖旨:據尚書省奏江淮等處秀才免雜泛差役事,准奏。今後在籍秀才,做買賣納商稅,種田納地稅,其餘一切雜泛差役並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存恤。仍禁約使臣人等毋得於廟學安下,非理搔擾。准此。
○取勘貢士莊田糧
至元二十五年八月日,皇帝聖旨諭各處行尚書省、行御史臺、行大司農司、行宣慰司、按察司、儒學提舉司、應管公事大小官吏、軍民諸色人等:據尚書省奏,江南人處訪聞得,江淮等處未附已前,諸學並有貢士莊田產,所出租課,專一養育有學問士人等,津遣赴舉秀才用度。歸附已後,所收租課,本管官司並主學人等夤緣侵占。今四方多學之士悉歸京師,上項租課,與其無用之人冒濫支用,若選官前去,自至元二十三年為頭從實取勘,除修理文廟、丁祭,並提舉司學官及額設生員等年例銷用外,其餘數目,盡數起運京師,以備養育四方賢才用度。准奏。今差官前去,並仰依上施行。准此。
○解發各學餘賸糧赴國子監養士
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有八日,察察爾集賽 【 [九] 集賽,即怯薛,見[二]。】 第一日、奏過事內一件:江南亡宋時,秀才每根底做糧食,與了田土。田地的租子,他每喫剩下的,擗掠廟宇時分,祭丁的時分有用來。至今說的人也無有,人也無屬他處底田地多有。如今那的每根底,俺根底集賢院裏來的人去打算道來,在前過了的年分不打算,從至元二十三年至今交打算了出來了的那裏底秀才每根底斟酌量用外的交將來,集賢院官人每分付與這裏有來,才藝人每根底、秀才每根底交與呵,怎生?麼道。奏呵,那般者。麼道聖旨了也。欽此。都省:先據集賢院呈,乞取勘江淮路貢士莊及贍學田糧,自至元二十三年至今,除各學年例銷用外,餘在糧斛,回易作鈔,解赴國子監,不為常例津助生員。以此,都省奏降前件事理。
○學官格例
尚書省,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日劄付該:據翰林國史院呈:奉省劄該:御史臺備行御史臺咨准侍御史程嘉議牒,並禮部備主事廳呈江淮並迤北教官格例,至元二十一年翰林國史、集賢院例,甚為詳備,若准所呈,似為長便,仰與集賢院一同議擬呈省。承此,本院與集賢院官一同議擬到下項事理,呈乞照詳事。都省:准擬。另行外,合下仰照驗施行。
一、御史臺呈備行臺侍御史程嘉議牒該:吏部定到教官格例,即目員多闕少,泛濫不無,若有茂材異等之人,本路具解,本人赴翰林院引試。得此,照得:江淮教官員多闕少,若止令依上例保舉,特免親身前赴翰苑引試,似為便當。今擬到江淮迤南選取教官格例,宜准御史臺所據開坐于後:一、前進士人員,從本路學校公衆推舉士行修潔、堪充教授者,具解本人年甲籍貫,於何年某人榜下登科,曾無歷仕,的是正身,保申本路總管府,移牒按察司體覆相應,令本路繳連的本、牒文,申覆合干上司,移咨都省,依例施行。除另設立提舉,外據教授等官員數,並依至元二十一年省部定到格例施行。違上別無定奪。一、不係前進士人員,若有學問該博、年高德劭、為衆所推、堪充教授者,依上公衆保舉,經各道提學同本道按察司文資正官公坐出題,當面引試所習經賦各一本,全篇考校文理優長,中程式者,繳連的本,并按察司公文,用印封銓,令總管府保結,申覆合干上司。除所試程文,或本人別有所業文字,並許繳呈。依上移咨都省,依例施行,似為允中。不如依格者,別無定奪。一、學正、學錄已下,照依至元二十一年例選補,至考滿當陞教授者,依上保舉體覆,引試程文,依例施行。違上別[無]定奪。 【 [一○]無,據行文體例補。】
一、禮部備主事廳呈該:吏部定到教官格例:一、該各路、府、州教授有闕,令本路官司於所轄州郡教官內,通行推選才德服衆者充。今來議得:若以此為例,則是甲處教官不得充乙處教官,丙處教官不得充丁處教官,或本路教官內或有應補而未及滿者,或久任考滿者而例不應補並不堪推選者,則教官名闕,終當曠廢而不補矣。一、該其餘學正人員,依舊守職。今來議得:此等人員中間,豈無才德堪充者,若令依舊守職,即是常川不得遷調,誠恐淹滯才能。前件議得:江淮迤北路分,目今不設提舉,無人考校試驗,宜准禮部呈,所令本路衆公推選士行修潔、文學該博、堪充師範之人,令本人親筆錄寫所業經義、詞賦、詩文一十篇為額,內詩不過五篇,准本道按察司體覆相同,回牒開寫本人才學行實,本路將的本、牒文,並所業文字用印封緘,張縫黏連在前,照依二十一年吏、禮二部同翰林國史院定到教官員數陞轉格例,學正、學錄、教諭保結申禮部外,府、州教授、路教授,保結申吏部,挨次保舉。白身保充學錄、教諭,一考陞學正,學正一考陞府、州教授,府、州教授一考陞路教授。今後立定教官,非備員而已,並令開設學校,訓誘諸生,作養人材,似為允當。一切違上格例保舉者,別無定奪。一、該若有茂材異等,本處官司具解,令本人親身赴翰林院試驗。今來議得:既是茂材異等之人,寧肯親赴翰苑試驗?儻有赴試之人,必非茂材異等。如此甚失尊賢禮士之義。參詳:學校之官,若概以選法拘鈐,則僥倖貪進之人固宜遏抑,而恬退碩學之士必不屑就矣。然省部累行雖有黜退非才、罪及舉官之文,終是因循不曾舉行。大抵有司守法既謹,擇人既精,則學校庶可興行矣。今後擬合照依二十一年都省令翰林國史、集賢院、吏、禮二部定到學官格例施行,仍劄付御史臺,遍行各道按察司、監察御史責成其事。如有選舉不應,及陞轉不依例而冒濫申覆者,將本處學官並覆察官必須嚴加責罰。本部參議:學官格例,二十一年翰林國史、集賢院定立甚為詳備,若准本廳所呈,似為長便。前件議得:如准禮部所擬,若有年高德劭、學問該博、恬退自處、不求聞達、堪充一路一州教授者,並仰本路詢衆推舉,錄寫所文字、孝廉行實,移准本道按察司體覆相同,再行移牒按察司覆察是實,本路依上連黏所業文字,並二次體覆牒文,保結申部,許補教授,似為允當。違上格例保舉者,別無定奪。大都路不隸按察司去處,遇有保舉教官,亦仰依上推舉保給,申覆合于部,分呈省,行移御史臺,令監察御史體覆,申臺、呈省施行。違上格例保舉者,別無定奪。一、越次妄舉,及推保不拘士行、不精儒業、令人代作文字之人,從監察御史、本道按察司體究明白,申臺呈省,取問是實,罪及元舉官及體覆官。一、江淮諸行省,今後咨到保舉試驗合格人員,誠恐選部員多闕少,擬從省年挨次月日籍記姓名,遇有闕處,照依次第差注。江淮迤北,亦依此例。 【 劄付御史臺。】
○文廟禁約搔擾
尚書省,至元二十五年月日,據樞密院呈准中奉大夫同簽樞密院事咨,照得:至元二十三年,欽奉聖旨差往江南等處尋訪行藝高上人員,所至時有教官士人告稱,諸官吏及諸管軍官吏等,多於路、府、州、縣學舍命妓張樂,喧囂褻慢,習以為常,無敢誰何,甚失國家崇學重道之體。今有新授潭州路儒學教授林應龍、慶元路儒學教授吳宗彥、嘉興路儒學教授唐林,亦皆稱所在學舍多有似前不知禮法之人,乞加禁戢,庶得專教養之事,肅風化之源。以此檢會到中統二年聖旨節文:宣聖廟,國家歲時致祭,諸儒月朔釋奠,宜常令灑掃修潔。今後禁約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於廟宇內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及褻凟飲宴,管工匠官不得於其中營造,違者治罪。管內凡有書院,亦不得令諸人搔擾,使臣安下。欽此。咨請照驗施行。准此。本院看詳:應大小管軍官吏隸本院掌管,除已約束外,其餘官吏合行具呈尚書省照詳,移咨各處行省,遍行所屬,出榜禁治施行。都省:除外,合行移咨,遍行所屬,出榜禁治施行。 【 咨江淮行尚書省。】
○儒人免役及差設山長正錄直學詞訟約會
江淮等處行尚書省,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崔思政承行劄付該,來呈本道儒學提舉司行移淮東浙西儒學提舉司會驗下項學校格例,乞照詳事。得此,省府照得:本道見呈,與省府元議相同。合下仰照驗,行下合屬,依上施行。一、儒戶除納稅糧外,和買和賣、倉場庫官、大小科差並從除免。前項議得:儒戶教官,各處自有簿籍,仰本司行下合屬,取勘見數,籍名置冊,却不得將不係儒戶動搖違錯。一、儒學保明生員,除山長、學正呈省定奪外,其餘學錄、直學以下人員,並從本司存設,乞照詳。前項議得:依准所呈。一、管民官司,凡有詞訟,不行約會,擅行勾捉,驚嚇老小事。前項議得:儒戶除犯奸盜,一切所犯重罪,並催徵稅糧,有司理問外,其餘詞訟,約會一同歸問。 【 劄付浙東宣慰司。】
○差設學官學職
浙東道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劄付:照得至元二十五年七月十一日,據浙東道儒學提舉司申會驗卑司近於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開司,所據合行事件未有定例。照得淮東道儒學提舉司已曾講究到學校事理,呈奉江淮等處行尚書省劄付准議了當。為此,移關本司會驗。去後,於五月二十二日回准關該:今將本司合行事件,逐一開坐如后,請照驗施行事。准此。又照得本司先為開設衙門未有定例,移准浙西道儒學提舉司牒該: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承奉浙西道宣慰使司□付該,近據來申,各路儒學學正、山長,從卑司選保,申按察司體覆相應,申宣慰使司,保呈省府,出給□付;學錄,保申宣慰使司給劄;直學、教諭,乞從卑司於相應人員內差擬,免行體覆,乞照詳事。得此,具呈江淮等處行尚書省劄付該,省府准呈,合下仰照驗施行。承此,使司:除外,仰照驗依奉省□內事理施行。承此,當司除已依上施行外,牒請照驗事。准此。卑司今將會到各道儒學提舉司學校合行事理,申乞照詳明降事,開坐到數內一項:昨來至元十七年設立各道儒學提舉司,承奉宣慰使司□付,備奉行中書省□付該:應儒學大小事務,並從儒學提舉司掌管,所有日前總管府並免提調。至元二十一年因革罷提學之後,儒學事務仍歸各路、府、州、司、縣提調,所差設職員並從體覆。今既復設儒學提舉司,見欽奉聖旨:應外道學校生員成材者,申太學,茂異者,申集賢,聞奏呈省區用,並從隨道儒學提舉司保申。所有體覆一項,委為重疊,除學正、山長比擬路教資次,儒學提舉司保明,呈覆上司,轉呈行省出給□付外,其餘學錄、縣學教諭以下,照在前體例,並從儒學提舉司出給付身差役,並免體覆,似與近詳條畫相應,及諸齋合設長、諭各一員,鈐束諸生,申乞照詳明降施行。今奉省府議得:依准所呈前件。本司奉此,除已行移各處路、府、州、縣及合屬儒學、書院,依奉省□內事理施行外,乞照驗事。得此,使司照得:先於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承奉江浙等處行中書省令史張新承行劄付「為學官格例事」該,省府議擬到,除教授祇受敕牒,外據本學合設正、錄、直學,並書院山長、縣學教諭各各員數,所授文憑,月請學糧,鈔數省府。除已開坐移咨都省照驗外,合下仰照驗,據濫設不應之人,截日盡行革罷。前項額定人員,以勾當三年為滿,如是闕員,選保德行材能、曾得鄉漕薦舉、堪為後進師範者,本路行移本道按察司,委自正官體覆相應,回准公牒,然後備申本道宣慰司,轉呈省府,照詳定奪。數內開坐到:路設教授,係祇受敕牒人員;省委相副教官,比及換授以來,權准充學正員數;學正俱授省劄,有省委副教處設二員,如直隸行省,祇受省劄,宣慰司所轄,止受本司劄付;書院山長許設二員,祇受行省劄付;教諭許設二員,止受本路劄付。為此,具呈省府照詳。去後,至元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承奉江淮等處行尚書省令史崔思政承行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劄付該:來呈本道儒學提舉司行移淮東浙西儒學提舉司,會到下項學校格例,乞明降事。得此,省府照得:本道見呈,與省府元議相同。合下仰照驗,依上施行。開(作)[坐] 【 [一一]據行文體例改。】 到數內一件:儒學保明生員,除山長、學正呈省定奪外,其餘學錄、直學以下人員,並從本司差設,乞明降事。前件議得:依准所呈。奉此,照得省府元議:如是闕員,選保德行材能、曾得鄉漕薦舉、堪為後進師範者,本路行移按察司,體覆相應;學正俱受行省劄付;學錄如直隸行省,祇受省劄,如宣慰司所轄,止受本司劄付;山長祇受省劄;教諭止受本路□付。其儒學提舉司會到淮東提舉司例,呈准省劄:差設職員,並免體覆;學正、山長,從提舉司保明,申覆上司,轉呈行省,出給劄付;其餘學錄、教諭以下,並從儒學提舉司差設。所有儒學提舉司所呈,即與省府元議不同,除學正、山長,省府定奪,別不見學錄、直學以下,是否從宣慰司差設,及不見學職人員,合無依例體覆,又不見設立儒學提舉司有無定到格例。為此,再呈省府照詳。去後,今奉省府劄付該:來呈本道儒學提舉司申,近於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開司,所據合行事理未有定例。得此,竊詳既立提舉衙門,合從本司選保相應人員申覆,照依省府元議事理施行。得此,照得先據來呈,亦為此事。為此,照得至元二十四年八月內,據淮東儒學提舉司申,開具到所行格例一項,省府議得;山長、學正呈省定奪外,其餘學錄、直學以下,從儒學提舉司差設。已經行下本司照驗去訖。今據見申,合下仰照驗,照依已行施事理施行。奉此,使司;除外,合下仰照驗,依上施行。 【 劄付儒學提舉司。】
○正錄不與教官連署
國子監,至元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令史張瀛承行指揮;近據淮西道儒學提舉司申,據巢州等處學正朱庭槐等呈,本學應行文書,照依江浙例,正、錄與教官一同簽押,乞明降事。得此,照得省部定到教官格例節該:學正、學錄不得連銜署文簿。府、州並各處書院,准此,直學掌管本學田產、屋宇、書籍、祭器一切文簿,並見在錢糧,凡有支發,並聽提學、教授公議區處,明立案驗,不得擅自動支,違者從教授申覆本處官司,截日黜罷事。除外,合下仰照驗,行下合屬,照會施行,毋得亂行申覆。 【 下浙東道儒學提舉司。】
○儒人公事約會
尚書省,至元二十六年月日咨該:集賢院呈:據浙東儒學提舉司申到事內一件:各道儒學提舉司管領儒人,但有公事與管民官司相關者,管民官司並不問事理輕重,徑直勾攝,泛行搔擾,深為未便。擬合照依諸衙門體例,一同約會。為此,送國子監議擬。去後,今據准呈:儒人遇有公事,除犯姦盜從有司歸問外,其餘一切事務,並從約會,呈乞照詳事。本院參詳:若准所擬相應。送禮部照驗,議得:合准集賢院所擬。乞照詳事。都省:准呈。除外,合行移咨照會,依上施行。 【 咨江淮行尚書省。】
○分揀儒戶不可輕易
國子監,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初二日,令史鄭溟承行指揮:承奉集賢院判送浙東道儒學提舉司申,照得各路、府、州、縣學官、山長人等不能盡心,致使豪富不文之人經營入籍,規避差徭,乞令按察司委係名儒分揀。送國子監,議得:不可輕易紊亂。呈奉到集賢院劄付,議得:依准所擬施行。奉此,合下仰照驗施行。